烟火汀州自芳华——长汀县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与传承成果展活动在榕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09│ 来源:江南电竞-员工风采

  有福之州胜友如云,烟火汀州古韵流芳。9月20日,“烟火汀州自芳华——长汀县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与传承成果展”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全国优秀建筑展示馆启动开幕。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县委副书记、县长吕莉,省、市住建、文旅、文物等部门和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的有关领导,全省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的专家学者,省内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管理机构、以及国家、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兄弟县的有关负责,还有来自新华社、央广网、中新社等新闻媒体记者,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的朋友们参加活动。

  人间烟火最深处,皆在汀州回味中。开幕式上,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烟火汀州自芳华——长汀县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与传承宣传片》,大家一同感受烟火汀州的深厚底蕴与勃勃生机。随后,住建部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县委副书记、县长吕莉分别进行了致辞。

  吕莉表示,在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关心指导下,把“最美丽的小城——长汀”带到省会福州来,既是学习、感恩之行,更是结缘和邀约之行。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烟火汀州自芳华”成果展活动,让更多的人们认识长汀、了解长汀,从而走进长汀,共享千年汀州的历史之美、人文之美、古建之美、味蕾之美,在烟火汀州寻找诗和远方。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罗景烈,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更新设计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李其青,长汀县营造技艺协会负责人丘自文分别作了《长汀名城保护和利用》《长汀县探索名城引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经验》《保护传承技艺、打造工匠名城》为主题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对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与传承具备极其重大的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

  开幕式还举行了汀州客家九连环、踩马灯等长汀特色民俗节目、非遗项目表演。展馆内展出了长汀非遗工艺品、土特产品及文创产品,全方位呈现长汀在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的探索与成效,展现出了长汀人民的智慧与才情,展现长汀的独特魅力和新时代风貌。

  据悉,长汀是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客家首府,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之一,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长汀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范围2.12平方公里,全县共有4条省级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和1个历史风貌区,1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5个国家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历史建筑8批513栋,历史城区内传统风貌建筑共有4856处。

  近年来,长汀县全面推动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初步打造出历史城区与传统村落交相辉映的“蓝脊红带、一核一心三片”的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格局,形成了以“红军长征出发地”南山镇中复村为红色文化代表;以“客家山寨”古城镇丁黄村为客家文化代表;以“生态康养”铁长乡张地村为绿色文化代表的三个示范片区。同时,我们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形成汀州古城引人流,周边乡镇做中转的长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富有长汀特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之路,做到坚持凝聚共情共识,坚持走群众路线、营造浓厚氛围、推进立法保护,让名城保护“动起来”,实现了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正向转变;突出共谋共为,广泛汇聚民智、调动民间力量、打造工匠名城,让名城颜值“靓起来”,重现历史风貌、守护汀州文脉、讲好名城故事;彰显共享共赢,改善人居环境、拓宽惠民渠道、促进文旅融合,让名城烟火“活起来”,真正的完成了护一座名城、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

  此次活动由长汀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承办。随着长汀城乡保护的持续推进,名城效应不断凸现,快速出圈走红,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汀州古城,日前,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代表团携《铭记英雄-纪念飞虎队历史图片展活动》访问长汀,共同讲好长汀飞虎队故事,赓续中美民间情谊。下一步,长汀县将继续全方位推进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汀经验”。

  【长汀县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负责人 李靖生:通过在福州三坊七巷展示长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传统村落保护成效、民俗非遗节目表演及长汀特色产品展示等,增强游客和公众对长汀的认知和了解,提升长汀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我们也致力于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及推广长汀特色产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