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我国行】品非遗民歌之余韵——屯堡山歌

发布时间:2024-11-08│ 来源:江南电竞-员工风采

  屯堡山歌,源源不绝,为屯堡文明的一个艳丽构件。其常动听于山间,嘹亮于田野,激荡于村前,以其陈旧的方法吟唱着来自人们心灵的信息。

  60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征南,令30万大军屯田戍边,与世居本地的原住民往来沟通融合,一起发明了古风遗韵的屯堡文明,600年前的江南景物在安顺屯堡被定格,带有“吴歌”底色的民间小调便在这块山水间响起,历经年月变迁,现在它已成了屯堡人喜欢的民间文艺——屯堡山歌。

  来自西秀区东屯乡的屯堡山歌传承者何金菊现已唱山歌35年了,她向记者介绍道,屯堡山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是屯堡人在特定的前史背景和单调的业余文明生活中发明出来的,是朴素的田间文明,共同的口头文学。它的乐句多为七言四句,曲调以徽调式为主,嘹亮动听、悠扬迂迴。

  “父亲是我的第一位山歌教师,我从一开端‘哼哼’两句,到现在成了我生命里重要的一部分,到处可唱、随心而唱。”何金菊说,屯堡山歌,既能够由一人清唱,也能够二人对唱;既能够一人与流对唱,也能够分作男女二组对唱。每次扮演,演唱者们或着便衣、或穿屯堡服饰,不必化装,不必乐器配乐,不必道具,不择场所,不要灯火布景,自傲站在人前、台上,唱出自己的心声。

  从屯堡山歌的类型来看,大体有最常用的四句歌和盘歌、疙瘩歌、刁难歌、九连环等。四句歌,又称对子歌,以四句为主,内容不拘,又以男女互诉衷曲戏弄取乐为多;盘歌,望文生义便是以事就物盘唱其来龙去脉,这是歌手间相互勘探对方水平的一种方法;疙瘩歌,便是在演唱中加进说白,便是最初两句和结束两句是惯例的调子,中心加的语句用说白,可加上两句、四句、八句不等,以延伸抒发作用;刁难歌,便是歌手成心刁难对方,问者唱出的一般是不或许办到的事,答者以机敏来回答对方,那也是用不或许办到的事来对应;九连环,又称飘带歌,是山歌逗乐的一种句式改变,把七字句恣意发挥,很多运用衬词,然后加强了语势,于生动幽默中丰厚了所表达的内容。

  屯堡山歌以歌唱的方法颂善斥恶,其所体现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谈情说爱,也唱前史英豪、风土人情、新闻趣事、农业生产、方针宣扬,用词遣句广泛自在,见物抒发,见事生意,运用谐音、比方、借代、夸大、标志、烘托等体现手法,张口即来,即兴创造,无固定歌本,表达着屯堡人丰厚思想感情,彰明显屯堡文明的美妙与厚重。

  屯堡山歌作为共同的民间文艺活动,具有前史性、传统性、群众性、民间性、地域性,是安顺宝贵的原生态前史背景和文明遗产。2007年5月29日,屯堡山歌被发布为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现在,在文娱方法丰厚多样的年代,屯堡山歌仍是屯堡人最喜欢的方法,在安顺城区,在屯堡寨子,在山野田间,处处是屯堡人唱山歌的场所。

  “屯堡人还保留着六百年前明朝人的风俗,每当佳节咱们都要跳地戏、唱山歌。”何金菊说,跟着社会的开展和变迁,屯堡山歌成为各种文艺活动必不可少的节目。

  2月14日至16日,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举办了“屯堡山歌荟”;6月8日,安顺市屯堡文明主题展现暨2024年“文明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进步行了屯堡山歌展演;7月1日,西秀区旧州镇碧水广场举办山歌对唱活动;7月19日,平坝区屯堡文明宣扬月之屯堡山歌展演活动举办;7月24日,“我是山歌手”活动在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峰·浔镜”露营基地炽热开唱……今年春节以来,一场场屯堡山歌展演和竞赛,山歌爱好者们用共同的唱腔、朴素的歌词,或用歌声感党恩,或叙述家园的改变,或宏扬屯堡文明,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屯堡山歌的文明魅力。现场,歌手们即兴创造的精彩对唱,赢得观众掌声阵阵,点着了现场观众们的热心。

  作为各大展演的常驻嘉宾、山歌竞赛的常驻选手的何金菊,不只精心研究歌词和歌唱技巧,与其他山歌歌手商讨提高技艺,由于编词新颖、押韵以及歌声美丽,成为小有名气的山歌王。一起,也耐性教授自己的孩子和多名学徒唱屯堡山歌,她说:“作为一个屯堡人,从小就听着屯堡山歌长大,深知这里边包含的文明根由有自己的特征和亮点。我期望不只自己能持续唱下去,也期望更多人学山歌、爱山歌,为传承屯堡传统技艺做出奉献。”

  近年来,为了抢救、维护和传承民间文明遗产,安顺安排过多次大型的屯堡活动山歌展演及屯堡山歌大赛,一批批中青年山歌歌手锋芒毕露,成为屯堡山歌这一非物质文明遗产的爱好者、传承人,也让更多人经过倾听屯堡山歌了解屯堡文明。